發布時間:2025-04-28瀏覽: 5次標簽:
壓力管道事故管理與預防
1. 爆管事故
壓力管道在試壓或運行過程中,因多種原因導致管道破裂,系統停止運行的事故被稱為爆管事故。此類事故可能導致大量能量釋放和沖擊波,危及人身安全和環境。爆管事故在長輸壓力管線直接式加熱爐爐管中較為常見,由于爐管承受高溫高壓,易受化學或電化學腐蝕,在工況變化時易發生介質泄漏和爆炸。應對措施包括立即改換流程,必要時停輸處理,并采取預防措施以避免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2. 凝管事故
輸送含蠟原油的壓力管道可能發生凝管事故。隨著溫度降低,原油中的蠟晶增多,形成三維網絡結構,使原油失去流動性。發現異常壓力和流量時,應立即采取措施,如開泵頂油和提高管道溫度,防止管道凝固。
3. 泄漏事故
管道介質泄漏稱為泄漏事故。應對措施包括及時降壓、切換流程,并采用合適的維修補漏方法,如焊接、管卡堵漏、絲堵堵漏、換管、加套管或密封劑堵漏等。
4. 裂紋事故
管道在運行中可能因疲勞、應力腐蝕、氫腐蝕、動載荷等因素產生裂紋。裂紋是管道破壞的一種嚴重缺陷,擴展迅速。一旦發現裂紋,應采取挖補、換管等處理措施。
壓力管道事故分析
事故發生后,使用單位應保護現場,收集相關信息,并進行宏觀變形量測量、材料性能檢驗、斷口分析等技術手段的綜合分析,以找出事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
壓力管道事故處理
根據《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設備事故處理規定》,壓力管道事故分為爆炸事故、嚴重損壞事故和一般損壞事故。各級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負責相應事故的調查和結案工作。事故報告應包括單位名稱、聯系人、事故地點和時間、設備名稱、事故類別、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等信息。事故責任單位需遵循“三不放過”原則,建立事故登記臺賬和檔案,以防止事故重復發生。
隨著環保政策的不斷強化和企業環保意識的提高,LDAR技術逐漸受到廣泛關注。
LDAR技術發展歷程始于年代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促使美國開始關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問題。年,美國聯邦法規要求境內煉油廠實施LDAR計劃。年,歐盟建議成員國石油煉制行業實施LDAR計劃以減少設備與管閥件無組織VOCs泄漏。年,上海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率先出臺相關政策,在石化企業開展LDAR試點,標志著LDAR技術正式應用于國內環境管理。
國外泄漏檢測工作的發展趨勢是逐步規范化和專業化。規范化是指建立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標準,確保企業重視并解決泄漏問題。專業化意味著泄漏檢測工作由專業檢測機構完成,使用先進科學的泄漏檢測儀器設備,對泄漏狀況進行檢測評估,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指國家相關標準中規定的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有機化合物,或通過特定方法測量或核算確定的有機化合物(除CO、CO2、H2CO3、金屬碳化物、金屬碳酸鹽和碳酸銨外,所有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的含碳化合物)。
涉及VOCs物料介質質量分數大于或等于%,主要包括有機氣體、揮發性有機液體和重液體。
LDAR(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指的是對工業生產全過程物料泄漏進行控制的系統工程。通過固定或移動式檢測儀器,定量檢測或檢查生產裝置中閥門等易產生VOCs泄漏的密封點,并在規定期限內采取有效措施修復泄漏點,以控制物料泄漏損失,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LDAR檢測的意義在于提高生產裝置的密封度,降低閥門和配件等連接處“微泄漏”VOCs排放水平。據統計,“微泄漏”產生的VOCs排放量遠超過容器儲存、污水站、轉移操作、通風過程等環節。實施LDAR工作后,石油精煉企業設備泄漏量可減少%,石化企業VOC排放量可降低%。
LDAR工作流程主要包括LDAR牌工藝位置確定、貼簽與建檔、組件序號關聯、臺賬管理等。項目密封點識別是LDAR項目建檔的核心工作,旨在收集密封點所屬裝置、區域、類型、可達性等信息,對密封點進行定位和編碼,建立檔案庫。項目建檔是LDAR實施的關鍵步驟,為后續現場實施奠定基礎。
LDAR具體流程細節將在后續討論中詳細講解。
巡檢查漏是應對跑冒滴漏現象的一種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僅能補救已經出現的漏點,但它可以迅速采取措施,將問題局限在局部,避免更大范圍的損失,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對于腐蝕問題,企業需要進行嚴格的防腐蝕攻關,繪制腐蝕分布圖,標注腐蝕類型,并建立防腐蝕臺賬,制定腐蝕接管更換計劃,定期對易腐蝕部位進行更換,同時建立管線定點定期測厚臺賬,及時發現減薄部位,及時處理。
建立漏點臺賬是另一個重要的措施,每個工段根據漏點處理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類管理,需要停車處理的、不需要停車就能處理的,然后根據漏點大小和處理難易程度制定操作性強的考核制度,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加強日常管理是企業預防跑冒滴漏的重要手段,應向員工灌輸跑冒滴漏不僅會增加生產成本,還會影響工作環境,損害員工健康的理念,強調全員參與的重要性。操作室應備有必要的工具,以便員工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防止損失擴大。
對于經常性的跑冒滴漏,需要檢查其原因,是人為因素還是設備管線問題。如果是后者,應按上述措施抓緊修理;如果是人為因素,應及時進行考核,如考核力度不夠,則說明考核機制未達到預期效果。
調壓箱管理:
調壓站管理:
壓力設定:根據實際運行情況設定中低壓調壓器出口壓力,專用調壓器需滿足客戶需求。備用調壓器管理:標識運行狀態,每月啟動檢查供氣壓力。安全標識:標明閥門轉向、啟閉狀態,設置安全警示標志,保持消防通道暢通。消防器材配置:配置足夠消防器材,專人負責維護、檢查、保管。定期檢查:定期檢查泄漏和報警裝置,定期檢測儀表,確保設施運行正常。閥門井管理:
臺賬管理:對閥門、閥井設立臺賬管理。巡檢維修:建立巡檢、維修記錄,定期維護保養閥門,確保無腐蝕、啟閉靈活。安全檢查:巡線人員檢查閥井,注意漏氣情況,確保井蓋、井圈完好。下井作業安全:下井作業需設置安全路障,檢測燃氣濃度,操作人員穿戴防護用品,設專人監護。地下燃氣管道泄漏檢查:
檢查頻率:根據管道類型和保護措施,設定不同的檢查頻率,如高壓、次高壓管道每年至少檢查1次。新通氣管道檢查:新通氣管道應在通氣后小時內檢查,并在第一周復查。陰極保護系統管理:
定期檢測:定期檢測犧牲陽極陰極保護系統、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等,記錄檢查結果。失效區域檢測:對陰極保護失效區域進行重點檢測。管道防腐涂層檢測:
檢測周期:根據管道壓力和運行年限,設定不同的檢測周期。防腐層修復:發現防腐層損傷,必須修復或更換,并符合國家標準。通過以上措施,可以確保燃氣管道運行維護管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提升設備效能,延長使用壽命,保障燃氣供應的安全穩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