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第1條:根據使用情況的不同,男、女蹲(坐)位設置比例以1∶1或3∶2為宜。
第2條:公共廁所室內凈高以3.5~4.0m為宜(設天窗時可適當降低)。室內地坪標高應高于室外地坪0.m以上。化糞池建在室內地下的,地坪標高則要以化糞池排水口而定,排水管坡度應符合表2的規定,保證化糞池污水順利排出。
第3條:公共廁所的建筑通風、采光面積與地面面積比應不小于1∶8,如外墻側窗采光面積不能滿足要求時可增設天窗,南方可增設地窗。
第4條:每個大便蹲位尺寸為1.~1.m×0.m~1.m,每個小便站位尺寸(含小便池)為0.m(深)×0.m(寬)。獨立小便器間距為0.m。
第5條:河內單排蹲位外開門走道寬度以1.m為宜;雙排蹲位外開門走道寬度以1.m為宜。蹲位無門走道寬度以1.~1.m為宜。
第6條:各類公共廁所蹲位不應暴露于廁所外視線內,蹲位之間應有隔板,隔板高度自臺面算起,應不低于0.9m。
第7條:通槽式水沖廁所槽深不得小于0.m,槽底寬不得小于0.m,上寬為0.~0.m。
第8條:一、二類公共廁所的男、女廁應最少各設一個洗手盆,蹲(坐)位數超過個以上,可酌情增加。公共廁所內每個蹲位應設置堅固、耐腐蝕掛物鉤。
第9條:單層公共廁所窗臺距室內地坪最小高度為1.m;雙層公廁窗臺距樓地面最小高度為1.m。
第條:男、女廁大便蹲(坐)位分別超過時,宜設雙出入口。
第條 廁所管理間面積為5~m2,工具間面積為1~2m2。
第條:通槽式公共廁所以男、女廁分槽沖洗為宜。如合用沖水槽時,必須由男廁向女廁方向沖洗。
第條:男廁所小便器(池)與大便器(槽)分室設置為好。建二層以上公共廁所時,男小便間應設在底層。
第條:公共廁所的進出口處,必須設有明顯標志,標志包括中文(一類廁所可加英文)和圖像。
第條:公廁應考慮防蠅、防蚊設施。
第條:廁所四周應植樹種花以美化環境。
第條:公廁設計應盡量采用高效、節水型的衛生設備。
2. 公共廁所構造基本要求
第1條:為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并便于洗刷廁所,地面、蹲臺、小便池及墻裙,均須采用不透水材料做成。地面應有適當坡度(0.~0.),并安設水溝或地漏,以排除洗刷廢水。
第2條:廁所換氣量:每個大便蹲(坐)位不得少于m2/h,小便位也不得少于m2/h,旱式廁所應根據其排氣情況適當增加其換氣量。
第3條:廁所通風要優先考慮自然通風。換氣量不足時,應增設機械通風。設計時應著重考慮以下措施:
1、建筑朝向的選擇:盡量使廁所縱軸垂直于夏季主導風向,同時要綜合考慮防止太陽輻射以及夏季暴雨的襲擊等;
2、增大門窗開啟角度,改善車內的通風效果;
3、加大挑檐寬度導風入室;
4、開設天窗時應在天窗外側加設擋風板,以保證通風效果,擋風板的加設方法;
5、增設引氣排風道。
第4條:寒冷地區廁所應采取保溫防寒措施。
第5條:對外圍傳熱異常部位和構件應采取保溫措施。
1、窗的保溫:應在滿足采光通風等要求下,盡可能減少窗口面積,并改善窗的保溫性能。在寒冷地區可采用雙層窗甚至三層窗;
2、冷橋部位保溫:圍護結構中,應在冷橋構件外側附加保溫材料。
第6條:公共廁所衛生器具數量的確定。
第7條:設計化糞池(貯糞池)應采用不透水材料做成,池蓋必須堅固(特別是可能行車的位置)、嚴密合縫,檢查井、吸糞口等要高出地面,以防雨水傾入,井蓋應為圓形,以保安全。化糞池(貯糞池)的位置應靠近道路以便清潔車抽吸。
第8條:化糞池容積可按表4和給水排水國家標準圖集S、S選用。
第9條:糞便不能通入排水系統的公共廁所,應設貯糞池。
第條:旱式廁所和糞便不能通入排水系統的水沖洗廁所貯糞池容積計算:
第條:不能修建和廁所用量相當的化糞池時,可因地制宜修建不同形狀和容積的截糞井,不要求污泥腐化,根據使用情況隨時進行清運。
第條:化糞池或貯糞池宜設置在公共廁所背面或人們不經常停留、活動之處,并應考慮清運糞便方便,化糞池距離地下取水構筑物不得小于m,化糞池壁距其它建筑物外墻不宜小于5m,如受條件限制時,可酌情減少,但不得影響建筑物基礎。
第條:公共廁所糞便排出口必須設置直徑為~mm的耐腐蝕材料存水彎,以防下水道惡臭氣進入河內。
第條:凡排水管道為雨后分流制系統的地區,可將公共廁所糞水直接排入污水管道。
第條:旱式廁所應在糞便入口兩側設置倒階梯形防蛆沿。
第條:通風孔及排水溝等通至車外的開口處,需加設鐵篦防鼠。
第條:附屬式廁所必須是水沖廁所。設計時如自然采光和通風不能滿足照度和排氣要求,應考慮人工照明和機械通風。
養豬場所處的環境以及規劃布局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畜產品的質量安全。生產實踐中,一些養殖戶在新建或改擴建豬場時,盲目投資建設,不僅增加運營成本,同時也給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養殖化糞池建造標準
1、豬場的選址
選地。養豬場在選擇養豬用地時要注意土地的的性質,不能選擇用基本農田,并且要對該地塊及周圍地塊今后的開發方向有所了解,避免所選地塊與政府其他開發項日相沖突。
地勢。養豬場要求地勢高燥,場地的高度至少要在歷史洪水的水平線以上,地下水位在2m以下,地勢要求平坦但具有一定的緩坡,但是坡度不宜達大,不應超過度,以便于排水排污。可避免地面潮濕,利于豬體的熱調節及肢蹄的發育,可避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侵襲。養豬場要求背風向陽,通風良好,這樣可通過自然通風保持圈舍的溫度及相對濕度,防止舍內有害氣體大量的積滯。
周邊環境。還要求根據養豬場的經營方式、生產特點、飼養管理特點等選擇場址,要求豬場要距離鐵路、公路、城鎮、居民區以及其他公共場所m以上,并且要位于居民區的下風向或者側風向;距離屠宰廠、畜產品加工廠、垃圾場以及污水處理場、旅游區m以上,周圍m沒有大型化T廠或者其他畜牧污染源。養豬場周邊的交通要方便,供電要求電壓穩定,少停電。
水質和供水量。養豬場用水量大,尤其是日前養豬場多為規模化養殖,每天的需水量都非常多,如果水源不足會嚴重影響豬場的正常生產,兇此豬場的選址還要注意水源是否充足。同時還要注意水質,要求水質要符合無公害畜禽飲用水標準要求,水中的細菌含量不可超標,水中的重金屬含量也不可過高,兇此在建豬場前還要到相關的機構檢測該場地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質是否達到標準。
排污。豬場排污一直以來都是較難解決的問題,尤其是規模化豬場,日產糞污量大,并且污水的日產量也因清糞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建場時要確定好污水處理場的位置,一般污水處理區應該設計在豬場地形以及風向的下游,這樣便于排污,并且可以保證豬場生產區和生活區的空氣質量。另外,在選址時,豬場的周圍最好有加大面積的農田、果園等,這樣可以將糞水處理后當作肥料使用,不但可以利于糞水的處理,還可促進當地農業發展。
豬場的建場面積要地勢地形以及養殖規模來定,豬場的生產區的總建筑面積要按年出欄一頭生豬需0.7~1lT來計算,其他區域則要根據實際的規模大小來確定,在計算占地面積時要將生產區、管理區、生活區等都考慮進去,還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2、豬場的布局
日前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各功能區的細分布局影響著豬場建設投資、經營管理、組織生產、勞動效率、疫病防控,同時還影響著豬場的小氣候條件,從而影響著養殖經濟效益。兇此在定好場址后就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分區規劃與布局。養豬場可分為三個功能區,即生產區、管理區和病者管理區。生產區又分為豬舍、料庫等;管理區包括與經營管理相關的建筑物以及職工的生活福利建筑物與設施等;病者管理區包括獸醫室、隔離舍等。在劃分各區時要綜合的考慮,既做到利于執行衛生防疫制度和措施,又做到使生產達到有機的聯系,兇此要根據風向和地勢去場區進行劃分。
生產區的豬舍根據種豬群、仔豬群和育肥豬群進行分區,各群要在不同的地段分區飼養,其中種豬群和仔豬群應設置在防疫較好的地方,不同豬群間要保持~m的衛生間距,種豬舍還細分為妊娠母豬舍、哺乳母豬舍、空懷母豬舍。種豬舍要與其他豬舍隔開,并且要設置在人流較少和豬場的上風向,與公豬舍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母豬的氣味對公豬形成不良的刺激。分娩舍要與妊娠舍與保育舍接近,育肥舍則應在生產區的下風向,并且要與出豬臺較近;生產區飼料料庫的設置要在不需要外來運料車輛進入的前提下,還要方便飼料的運進與運出,同時還要與豬舍保持最短且最方便的距離,還應設置在豬場地勢的高燥處。
管理區兇與外界的聯系較為緊密,兇此要與交通線、銷售點、電路、水源以及飼料供應地的距離較近,管理區應設置在場區內的上風口,并且場外運輸與場內運輸的車輛要嚴格的分開。另外,管理區還包括辦公室、食堂和宿舍,這些地方應該獨立設置。
病者管理區,包括獸醫室、隔離舍等,為了防止疫病的傳播與,該區應設在生產區的下風向和地勢較低的地方,并與豬舍的衛生距離保持在m。病者隔離區要與外界隔絕,要設置有單獨的通道和出人口,與其他豬舍的距離保持在~m。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地也要與豬舍保持~m的距離,并且要嚴密的隔離。
豬場的四周要開有防疫溝,還要做好綠化T作,不但可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利于防疫,還可以改善豬場的小氣候,起到防暑、防寒的作用,另外,還可以減弱噪聲污染,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兇此在對場區進行布局時不可忽略綠化的重要性。
space
養殖化糞池建造標準
1、養豬場的選址
1.1遠離工業區和居民區
建造養豬場要綜合考慮2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避免外部環境的污染,豬場周圍m以內沒有大型化工廠、采礦場、制革廠、屠宰場等污染企業。另一方面,也要遵守公共衛生準則,不要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養豬場與居民區、學校等公共場所的距離應保持在m以上。
1.2土質的選擇
養豬場對土質的要求并不高,越是貧瘠的地方,越適合建造養豬場。一般以沙質土壤為好,要求吸水性好、透氣性強,質地堅硬。為了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建設養殖場,盡量利用荒山、荒坡、次耕地,以確保億畝耕地紅線。
1.3地勢高燥,通風向陽
1.3.1地勢
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有一定的坡度,這樣便于排水。低洼地帶蚊蠅聚集,容易導致疫病的滋生和蔓延。山區有部分養豬場建在河道中,一方面不利于泄洪,另外也不利于防疫。
1.3.2通風及采光
建設養豬場要做到通風向陽,但要減少冬春季節風雪侵襲。特別是山區,要注意避開冬季西北方向的風口,防止“賊風”侵襲。
概括起來就是8個字“通風、向陽、干燥、衛生”。
1.4交通便利,水電配套
為了保證防疫需要,減少噪音污染,養豬場離交通主干道至少m以上,并有專用道路與主干道相通。
水質良好,符合飲用水標準。沒有自來水的地方,最好用深井水。河水和池塘水沒有經過消毒處理,不適宜作為養豬場水源。同時,電力供應要有保障。
1.5禁止在保護區修建養豬場
不在旅游區、自然保護區和水源保護地建場,開工時要具備環保局出具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
2、豬場的規劃布局
養豬場要想做到布局合理,首先要懂得養豬場如何分區。原則上養豬場分為4個區,即生活區、生產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生活區包括食堂、職工宿舍等,生活區應該建在豬場大門外;生產管理區主要包括辦公、飼料加工貯存、水電供應設施等;生產區為各類豬舍及生產設施;隔離區包括隔離豬舍、獸醫室、糞污處理設施等,該區是衛生防疫和環境保護的重點。
2.1四區排序
按照夏季主導風向,生活區在主風向最上方,依次為生產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生活區和生產區要分開,這也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2.2生產區布局
生產區內各豬舍的布局要考慮轉群方便,節約勞動力和生產成本。種公豬舍和空懷母豬舍相近,妊娠舍和產房相臨,仔豬舍要靠近育肥豬舍。按照規模豬場的生產工藝流程布局,即配種→妊娠→分娩→培育→生長→肥育→出欄進行,種豬舍在上風向,依次為妊娠舍、產房、保育舍,育肥豬舍位于下風向,臨近裝豬臺。
2.3豬舍間距
豬舍間距要綜合考慮光照、通風、防疫、防火、占地等方面的因素,過大則占地太多,過小不符合標準化要求,通常以不少于前排豬舍高度的3倍為宜。
2.4凈無道分離,雨后分離
2.4.1凈無道分離
凈道和無道要分開,互不交叉。所謂凈道即喂料和管理通道,污道是指運送糞便和病、死豬的通道。兩者要分開,包括場區大環境和豬舍內小環境2個方面,都要實行凈、污道分離。
2.4.2雨后分離
中小型規模養豬場糞污處理利用能力相對較低。為減少污染治理成本,養豬場要做到雨后分離。這樣,雨水走明道,污水走暗道,通過排污管進入密閉式化糞池。山區地形有一定的坡度,不易堵塞。平原區鋪設排污管道時,要留出一定的坡度,同時,建議在各豬舍排污口設沉淀池,將污泥、糞渣等雜物沉積后,再排出污水,不易堵塞。
3、豬場防疫及無害化處理
標準化養豬場宜采用“自繁自養”飼養模式,建立嚴格的防疫消毒制度,確保養豬場生產安全。
3.1消毒池
豬場大門口設置消毒池,寬度與大門口相同,長度相當于大型機動車車輪一周半的長度,深度為cm左右,沒過車輪胎即可,水泥結構,池內經常放有消毒液。
3.2消毒通道
進入場區要有專用消毒通道,即防疫消毒室。常用的有噴霧消毒、紫外線消毒以及在地面附著物上噴灑消毒劑等方式進行消毒。進入生產區門口有紫外線消毒室,工作人員在此消毒,更衣換鞋。
3.3糞污處置
對于豬舍排出的糞便污水,提倡采用沼氣池進行無害化處理。先干清,后用少量清水沖洗,清出的糞便堆積發酵,殺毒滅菌。沼氣池的容積要足夠大,視養殖規模而定,以保證完全利用養殖場的糞污。
3.4病死豬處理
有條件的養豬場可購置焚尸爐對動物尸體進行焚燒,徹底殺毒,處理重大動物疫病通常采用此種方法。沒有焚尸爐的養殖戶,可在糞污處理區建造尸體處理井,將病死豬投入專用埋尸坑,使其腐敗,埋尸坑一般直徑3m,深~m,要求底部和四周用不透水材料制成。
化糞池作為最初級的,局部的污水處理構筑物,在排水系統不完替、污水處理廠較少的情況以及排放標準不產格的情況下,廣 泛應用于生活糞便污水的處理。
玻璃鋼化糞池他壁距筋保護的設施需有足 夠的距離,一般離建筑物凈距不小于5m,離地下取水構筑物凈距不小于 m,當不能滿 足凈距要求時,需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
1 化糞池宜設置在接戶管的下游端,便于機動車清掏的位置;
2 化糞池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墻不宜小于5m,并不得影響建筑物基礎。
注:當受條件限制化糞池設置于建筑物內時,應采取通氣、防臭和防爆措施。
安裝流程:
〈一〉、化糞池基底與建筑物水平凈距不應小于化糞池基底與建筑基底高差的2倍。
〈二〉、化糞池地基一般情況下,在天然素土上鋪設-mm黃沙墊底找平即可,如遇特殊地基,應作特殊處理。
〈三〉、施工作業程序
放線→挖基槽、排地下水→墊層找平夯實→化糞池注水→分層回填→砌連接井→現場初步驗收。
A、放線挖槽坑:使用者應根據工程設計圖紙中化糞池的型號、按型號尺寸、標高、放灰線開挖基槽并符合國家有關施工規范的各項規定。在地下水位較高的條件下,開挖坑槽必須排水。
B、基底墊層:采用黃沙厚-mm,剔除砂中夾帶的較大的尖角磚石或硬雜物,并找平夯實,準備化糞池安裝就位。
C、安裝就位:
(1)小型池最好采用小吊裝(也可人工滾管就位安裝);
(2)吊裝就位前基層墊層必須找平;
(3)吊裝時必須注意化糞池進出口方向,箭頭所指一端為出口方向,請注意核對是否符合工程設計圖要求;
(4)化糞池標高必須符合工程設計圖要求;
(5)本產品吊裝就位后,測定水平度,局部調整墊層使之水平。
D、化糞池注水:安裝就位符合要求之后,池內必須注滿水超過地下水位使之穩定。
E、分層回填:嚴禁將建筑垃圾作為土壤回填,回填土中大的尖角石塊應剔除,回填土應分層夯實,按每層mm進行,宜用人工夯實,切忌局部猛力沖擊,必須遵守施工規范中回填土作業的條文規定,必須使池子周圍回填土密實。
F、砌連接井:回填達到施工規范要求后可砌筑進出口連接井,連接井按水道通用圖施工,井底墊層必須夯實而后澆制混凝土底板,井中作流槽,并嚴格執行工程設計值標高。
G、初步驗收:
(1)化糞池進水管、出水管管徑為-為宜,可直接切入井壁內、管外壁與井壁連接處用1:2或1:3水泥沙漿填接口。
(2)化糞池進水檢查井的進水管徑不宜大于,檢查進出口以管頂平接原則施工。
(3)化糞池在現場初步竣工后,嚴禁傾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
〈五〉、本節“安裝說明”中施工作業之條文,提供設計人員、施工人員和籌建單位施工管理人員工作參考。
安裝須知:
1、安裝時基礎槽必須夯實;
2、基槽不穩定必須做混凝土地坪;
3、基槽做好墊沙-mm;
4、回填必須同時注水。
注:本產品可安裝于不同地段,若化糞池頂部過車載重超過噸時,根據過車承重程度配Φ-Φ鋼筋混凝土蓋板,將地坪處理成混凝土地坪。
GB- 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3.2.4公共廁所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設置在人流較多的道路沿線、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動場所附近。
2,獨立式公共廁所與相鄰建筑物間宜設置不小于3m寬綠化隔離帶。
3,附屬式公共廁所應不影響主題建筑的功能,并設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單獨出入口。
4,公共廁所宜與其他環境衛生設施合建。
5,在滿足環境及景觀要求條件下,城市綠地內可以設置公共廁所。衛生間的設計,建設部發布的行業標準“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4.0.:化糞池(化糞池)四面墻和泳池底部應防水,泳池蓋 必須堅固(特別是可能的駕駛位置),緊密連接,檢查井,吸力口不應放置在低洼地區,以防止雨水浸入。
家用化糞池不需要太大尺寸,長度有2米2,寬度1米2,深度有1米2左右就可以了。雖然整個化糞池做下來并不算特別大,但是對于家用來講是足夠的。
在設置家用化糞池的時候,可以將大糞池分成三個格子,前面的兩個格子可以設置的稍微大一點,而最后的一個格子設置的相對小一點就行。
出了化糞池整體的尺寸之外,還有就是對于化糞池出口的尺寸也要進行把控,一般設置成0.6米×0.米即可
以上就是俊星環保對于化糞池的設計標準(化糞池的設計標準要求)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化糞池的設計標準(化糞池的設計標準要求)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