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5-06瀏覽: 594次標簽:
刷牙時不關水龍頭;
洗澡涂肥皂時不關水龍頭;
自來水管發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時修理;
用過量水洗車,
洗車水未循環使用;
隨意開啟消防龍頭用水;
老式便器水箱容量過大;
洗衣服時不用手搓而只用水沖;
用自來水沖洗道路;
在公共浴室洗完澡后“人離水未關”;
解凍海鮮使用“自來水常流法”
最近用大水漫灌方法澆灌農田也算浪費水了
2、養成好習慣,比如說關上滴水的龍頭等等。
3、使用節水器具。
4、查漏塞流, 就生產而言,特別對一些高消耗水的行業,我們要圍繞如何優化水系統的運行,如何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數,如何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等作為節水工作的重點,積極組織技術攻關,提高水的綜合利用率;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制度,對產品水消耗實行定額管理。
擴展資料隨著科學事業的逐漸發展,廠房高樓的逐漸增多,水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隨著人類的破壞,原來的那個蔚藍色的“水晶球”已經不再明澈,不再蔚藍了,即將干枯。
雖然地球%表面覆蓋的是水,但是其實淡水資源只占了地球總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總量只占地球上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三,占淡水總蓄量的0。%。由此可見,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沒有人類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讓它們繼續遭到人類的摧殘,早晚有一天,它會消失的。
百度百科——水資源
三峽水庫網箱養殖利弊分析
簡介: 投餌式網箱養魚在在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對水域水質的影響較大,成為眾多湖庫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給養殖水域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本文通過分析長壽湖水庫網箱養魚對水體的污染,三峽水庫的漁業養殖條件以及水污染現狀,初步論證在三峽水庫限制投餌式網箱養魚的必要性,并對三峽水庫的漁業養殖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字:網箱養魚 富營養化 三峽水庫
1 前 言
多年來,我國的淡水漁業的養殖模式普遍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造成對江河湖泊和水庫的過度利用,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水環境質量下降,如追求高產而實施的化肥養魚直接增加了水體氮磷含量,為提高“家魚”成活率而過量捕撈食魚性魚類導致生態系統失衡等。目前我國淡水漁業的收入每年僅多億元,而天然湖泊和水庫(即人工湖)的水體污染所造成的損失卻遠高于此。
據水利部最新的全國淡水資源質量評價,我國個有養魚的大型湖泊中,達富營養化程度的湖泊個。城市近郊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普遍偏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云南滇池、合肥巢湖及武漢東湖等均達到高度富營養化程度。
三峽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環保以及養殖、供水等巨大綜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年6月三峽水庫開始蓄水發電,水庫基本形成,水庫的水環境保護工作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目前國家花費大量的國債資金治理庫區的城市污水、工業廢水,其它污染源如集鎮污水、垃圾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更艱巨的工作也將進一步展開。
三峽水庫建成后為網箱養魚創造了有利的水域條件,熊天壽提出了建立三峽庫區漁業經濟管理機構,發展名特優漁業養殖的構想;陳昌齊等人提出了在消落帶發展漁業,并對重慶庫區的漁業利用進行了經濟技術可行性分析。一些地方和部門已在庫區發展投餌式網箱養魚。
本文通過分析長壽湖投餌式網箱養魚的污染問題,論證在三峽水庫限制網箱養魚的必要性。長壽湖水庫的網箱養魚造成水質污染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三峽水庫應該借鑒長壽湖水庫網箱養魚的教訓。對于投餌式網箱養魚,如果不加以限制,將為三峽水庫的水環境保護增加更大的難度。
2 網箱養殖對水質的污染
一些受污染的水庫、湖泊水體,除了受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污染外,漁業對水體的過度利用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根據測算,養殖一噸淡水魚,產生的糞便相當于頭肥豬的糞便量,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投餌式網箱養魚,例如北京的密云水庫發展網箱養殖鯉魚,畝產在兩萬公斤以上。網箱養魚對局部水域污染的貢獻率達到.3%,對水庫潛在富營養化的貢獻率達到.1%。
網箱養殖對水域的過度開發,使原有的水草資源遭到破壞,使“草型湖泊”轉變為“藻型湖泊”。例如,陽澄湖原來水草的覆蓋率很高,水質清晰,而現在陽澄湖圍欄養蟹(元/畝湖面),全湖布滿網圍,水草稀少,水質混濁,聞名全國的陽澄湖清水大閘蟹的命運令人擔憂。
3 長壽湖漁業養殖狀況及對水質的影響
3.1 長壽湖漁業養殖狀況
長壽湖位于重慶市長壽縣境內、龍溪河下游,水域面積約約萬畝,總庫容為.億立方米,最大水深米,平均水深約為米,是重慶市最大的水庫,同時也是重慶市重要的淡水魚養殖基地之一。多年來,隨著養殖業的無序發展,長壽湖水質已受到嚴重污染,湖區水體富營養化狀況已很嚴重,湖泊的飲水、旅游等綜合功能正在衰退,極大程度地限制了湖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長壽湖水質污染問題,已進一步加劇了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按照長壽湖上游營養物質的輸入情況,湖區養殖業產量應在公斤/畝左右,但隨著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尤其是推廣實施肥水性網欄養殖后,養殖業產量迅速增加到公斤/畝,使湖區水體受到嚴重污染,并出現了嚴重的富營養化現象。在八十年代末以前,長壽湖以淡水敞養為主,污染主要來源于上游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養殖污染較小,湖區水質總體上可達到III類水質。九十年代以來,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長壽湖主要的污染來源由上游的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逐步轉變為養殖業污染。九十年代初,長壽湖實行大水面淡水養殖與網箱養殖并重的養殖方式。至年,網箱養殖達到高峰,規模為畝左右,年投餌料噸,湖區水質由輕污染轉化為中度污染?!熬盼濉逼陂g,長壽湖養殖方式和規模再次發生較大變化,一是改良網箱養殖品種,逐步將網箱養殖規模減少到4畝;二是放棄大湖面淡水養殖,引進并推廣肥水養殖技術,在湖區6萬畝水域實行大面積肥水性網欄養殖。年,肥水性網欄養殖投放雞糞噸、化肥噸;年,投放雞糞噸、化肥噸。目前,由于全湖區大面積肥水性網欄養殖投放大量的雞糞、化肥,長壽湖水質已全面惡化,部分水域甚至變黑發臭。
3.2 長壽湖的富營養化現狀
監測表明,長壽湖總氮、總磷、化學耗氧量、非離子氨等污染指標嚴重超標;藍藻大量繁殖,湖區水體出現嚴重的富營養化,同時,湖區底泥中總氮、總磷含量急劇增加,污染嚴重,遠遠超出長壽湖的天然凈化能力。長壽湖養殖業的無序發展不僅使長壽湖養殖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魚類出現崎變,對長壽湖旅游業的發展以及飲用水源也構成嚴重威脅。
年6、7兩個月長壽湖出現大面積浮萍瘋長的情況,位置在板橋以下的岳家溝、趙家坡、高家屋脊、鶴尤糧站四處,總面積超過畝。對竹子灘、岳家溝、趙家坡口、趙家坡中等4處的采樣分析結果見表1,監測時間為年7月9日。
用湖泊(水庫)富營養化評價方法及分級技術規定[7]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法對表1中的監測值的評價結果為:
竹子灘TLI(∑)=.(輕度富營養化)
岳家溝TLI(∑)=.(重度富營養化)
趙家坡口TLI(∑)=.(重度富營養化)
趙家坡中TLI(∑)=.(重度富營養化)
3.3 長壽湖的漁業養殖污染負荷
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物質有余種,其中氮、磷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長壽湖流域氮、磷污染物來源主要是上游來水、漁業養殖投料,直接入庫的點源(生活和工業)、農業面源、大氣降塵及降雨很少,可以忽略不計。
進入長壽湖的氮、磷污染負荷見表2。上游來水主要是龍溪河,表1中的負荷是根據年對長壽湖上游龍溪河的監測值計算的。近年來長壽湖網箱養殖平均年投餌料噸,其氮含量為4.5%、磷含量為2.3%;投化肥噸,其中氮肥約占%,主要是碳酸氫銨和尿素,平均含氮量%;磷肥約占%,主要是過磷酸鈣,平均含磷量7.3%。
從表2中可以看出,網箱養魚投料進入長壽的氮約占總量的.1%、而磷負荷達到了.6%。
表1 長壽湖水質監測數據
項目/地點 高錳酸鹽 葉綠素* 透明度 水溫 TP TN 深解氧
(mg/L) a(mg/m3) (米) (℃) (mg/L) (mg/L) (mg/L)
竹子灘 4. . 1.2 0. 3. 9.
岳家溝 4. . 0. 0. 3. 9.
趙家坡口 5. . 0. 0. 2. .6
趙家坡中 5. . 0. 0. 2.6 .1
表2 河流入湖污氮磷
項目總量 總氮含量 總氮負荷 總磷含量 總磷負荷
(t/a) (t/a)
上游來水 .1億m3 2.mg/L 0.mg/L .4
餌 料 t 4.% 2.3% .0
氮 肥 t %
磷 肥 t 7.% .7
合 計 .1
養魚投料
投肥所占比例(%) .1 .6
4 三峽庫區發展網箱養殖的歷史和現狀
庫區內有魚類多種,隸屬7目科,占長江水系魚類總數的%以上。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魚類有余種,有的是長江上游的特有種,表現出漁業資源豐富、魚類多樣性、地理分布與區系結構復雜的特點,為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寶貴的研究場所和發展空間。
世紀年代以來,四川盆地的一些長江流域的主要支流相繼筑壩蓄水,江河的流速減緩,河面加寬,河水變深,人們注意到開發水庫的漁業潛力。世紀年代中期,提出把江河水域作為養殖水面看待,采取天然增殖和人工增殖的辦法,規定禁漁區和禁漁期,限制捕撈規格,取締有害的漁具漁法,并向江河投放大量的魚苗、魚種,增加了江河魚類資源的蘊藏量,這是利用河流型水域發展養魚的初步嘗試。近多年來,又把水庫網箱養魚的技術移植到江河中來,開發江河水域的漁業潛力,如涪江百里網箱養魚長廊,具有一定規模。針對已經富營養化的支流水域,采取小型網箱養鰱、鳙,也有一定的效益。江河、池塘、稻田和水庫漁業構成了四大漁業基地。在江河網箱養魚實踐中,還創造了多種形式,如框架網箱、金屬網箱和船體網箱等。
年6月,三峽水庫開始蓄水到米水位,以后逐步達到正常蓄水位米。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m的淹沒范圍從壩址至上游約km的江津附近。水庫穿行于川東低山丘陵和川鄂中低山峽谷區,干流庫面寬一般為~m,寬于m的庫段分布在萬州至豐都約km庫段;支流庫面寬一般為~m;三峽水庫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庫[8]。
枯水期在m蓄水位下,與天然狀況相比,壩前水位抬高了多米,河道平均水面寬m,比天然河道水面拓寬1.5倍;平均過水面積比天然河道增加9倍;斷面平均流速為0.m/s左右,比天然河道平均流速減小了4倍,壩前深水區斷面平均流速只有0.m/s左右,比天然河道流速減小了將近5倍。
豐水期,水庫在m蓄水位下平均水面較天然河道拓寬0.2倍(%),平均過水面積比天然狀況增大1倍,流速減小0.6倍。而在水庫淹沒區內,隨著水位抬高,流速減小顯著。壩前km范圍內的深水區,m蓄水位下斷面平均流速只有0.m/s,而天然河道的流速為2.m/s,蓄水后壩前流速比天然河道狀況減小了約4倍左右。
支流小江的回水末端開縣城區段,當三峽水庫壩前蓄水位達~ m時,開縣主城區河段呈水庫特性。由于小江開縣城區段地形平坦,水庫高水位運行時主城區基本形成大湖灣,開縣段河寬由原來的~m變成~m,水域面積加大,水深增加,流速減緩,枯水期流速相對于天然情況要小得多。研究表明,南河在三峽水庫 m正常蓄水位情況下的流量和流速值,最小月平均流量僅為2. m3/s、平均流速0. m/s;而天然情況下同期平均流量為2. m3/s時,其流速值為0. m/s,斷面平均流速比天然情況下的平均流速減小約倍,接近天然湖泊的情況。
由此可見,三峽水庫建成后的水文條件變化,為發展網箱養魚創造了有利的水文條件,特別是在支流、庫彎等相對靜止的水域,適合發展網箱養魚。
5 發展三峽水庫漁業養殖的建議
長壽湖多年來的漁業發展雖然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但造成的水質污染卻是災難性的,難以在短時間內治理好。
三峽水庫即將蓄水發電,為發展網箱養魚提供了有利的水文條件,特別是庫彎、支流河口等水流相對靜止的水域,適合網箱或圍欄養魚。另一方面,三峽庫區的庫灣和支流屬于比較敏感的水域。年三峽水庫蓄水以來,庫區部分支流已陸續出現短期的“水華現象”,需要引起重視。
目前在長江上的網箱養魚現象不多,僅在個別地方有少量的網箱養魚。三峽成庫后,如果一些個人或地區,為追求局部利益,利用庫區大面積發展投餌式網箱養魚或肥水性攔網養殖,將可能給三峽水庫水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在有效保護三峽水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如何利用三峽水庫形成的大水面,發展庫區漁業養殖,是當前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建議:
(1)加強對三峽水庫漁業養殖容量的研究,科學確定三峽水庫的漁業養殖容量。
養殖容量是針對水產養殖業飛速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提出的,如病害嚴重、產量下降、水質污染。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養殖容量的概念[]。針對三峽水庫的水質保護的重要性,我們提出的養殖容量是指特定養殖種群,在特定水域環境條件下,水環境條件和生態系統所能支撐的養殖量。這里強調,既要滿足生態系統的條件,還要滿足水庫水域功能區的水質要求。在確定三峽水庫養殖容量的基礎上,對養殖容量在庫區各區縣進行合理分配。
只有搞清三峽水庫漁業養殖容量,才能利用三峽水庫的水面養殖資源,避免盲目發展,保護水庫的水質安全和生態安全。
(2)發展庫區名特優漁業品種,禁止可能危害水庫生態安全的外來物種。
長江是我國淡水魚類最豐富的河流,具有苗種資源、名特優魚類資源、種質資源及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的獨特優勢。長江流域有魚類種,其中純淡水魚類種,特有魚類占種。
三峽水庫位于長江中上游的結合部,三峽水庫的水產養殖必須以保護長江的種質資源庫為前提。因此,可以根據三峽水庫成庫后因自然條件變化帶來的庫區魚類組成的調整,因地制宜發展長江的名特優品種。
鼓勵大水面人工或自然增殖長江名特優魚類和不投餌網箱養殖,限制投餌式網箱養殖,禁止肥水性攔網養殖和長江以外的外來物種養殖。
建議在庫區適當地方,對于投餌式網箱養殖開展試驗示范研究,制定嚴格的養殖技術規范,取得成熟經驗后逐步推廣。同時,在已經發生“水華現象”的支流開展養殖慮食性魚類等生物措施治理“水華”的實驗研究。
(3)科學制定《三峽庫區漁業可持續發展規劃》。
在養殖容量的基礎下,科學制定《三峽庫區漁業可持續發展規劃》。根據三峽水庫的特點,綜合考慮庫區航運、供水、灌溉、旅游等因素,科學劃定養殖區域、養殖品種、養殖方式和最大養殖數量等。
(4)制定詳細、可操作的《三峽水庫漁業養殖捕撈管理辦法》。
有了科學的規劃,還需要在此基礎制定具體的、可操作的《三峽水庫漁業養殖捕撈管理辦法》,并且嚴格執行,管理到位,才能保證三峽水庫漁業發展的有序進行。
隨著國內水利水電事業的不斷發展,水利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梯級開發各個流域使得樞紐工程可能坐落于人煙稀少的偏僻地區甚至是人跡罕至的生態保護區。在這種情況下,施工工地的環境保護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只要做到科學規劃、嚴格管理、適度開發,就能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三贏”。
1 確立環境保護目標,建立環境保護體系
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做好施工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對施工區域外的植物、樹木盡量維持原狀,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加強開挖邊坡治理防止沖刷和水土流失。積極開展塵、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廢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廢水,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活動給周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施工企業應建立由項目經理領導下,生產副經理具體管理、各職能部門(工程管理部、機電物資部、質量安全部等)參與管理的環境保護體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負責制定項目環保措施和分項工程的環保方案,解決施工中出現的污染環境的技術問題,合理安排生產,組織各項環保技術措施的實施,減少對環境的干擾;質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過程的環保工作和不符合項的糾正,監督各項環保措施的落實;其它各部門按其管轄范圍,分別負責組織對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培訓和考核,保證進場施工人員的文明和技術素質,嚴格執行有毒有害氣體、危險物品的管理和領用制度,負責各種施工材料的節約和回收等。
2 環境保護措施
工程開工前,施工單位要編制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根據具體的施工計劃制定出與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環境污染的措施,認真作好施工區和生活營地的環境保護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質量安全部全面負責施工區及生活區的環境監測和保護工作,定期對本單位的環境事項及環境參數進行監測,積極配合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施工區和生活營地進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專項環境監督監測。
2.1 防止擾民與污染
(1)工程開工前,編制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施工方案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2)與施工區域附近的居民和團體建立良好的關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隨時通報施工進展,并設立投訴熱線電話。
(3)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避免擾民施工作業,以防止公害的產生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運輸的物料進入場區道路和河道,并安排專人及時清理。
(5)由于施工活動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2 保護空氣質量
(1)減少開挖過程中產生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盡量采用鑿裂法施工。工程開挖施工中,表層土和砂卵石覆蓋層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機械直接挖裝,對巖石層的開挖盡量采用鑿裂法施工,或者采用鑿裂法適當輔以鉆爆法施工,降低產塵率。
②鉆孔和爆破過程中減少粉塵污染的具體措施。鉆機安裝除塵裝置,減少粉塵;運用產塵較少的爆破技術,如正確運用預裂爆破、光面爆破或緩沖爆破技術、深孔微差擠壓爆破技術等,都能起到減塵作用。
③濕法作業。鑿裂和鉆孔施工盡量采用濕法作業,減少粉塵。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運輸裝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狀態,并由密封系統從罐車卸載到儲存罐,儲存罐安裝警報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過濾器,并定期對其密封性能進行檢查和維修。
(3)混凝土拌和系統防塵措施?;炷涟韬蜆前惭b了除塵器,在拌和樓生產過程中,除塵設施同時運轉使用。制定除塵器的使用、維護和檢修制度及規程,使其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4)機械車輛使用過程中,加強維修和保養,防止汽油、柴油、機油的泄露,保證進氣、排氣系統暢通。
(5)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使用0#柴油和無鉛汽油等優質燃料,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6)采取一切措施盡可能防止運輸車輛將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區場地上,安排專人及時進行清掃。場內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暢通,并經常檢查、維護及
保養。晴天灑水除塵,道路每天灑水不少于4次,施工現場不少于2次。
(7)不在施工區內焚燒會產生有毒或惡臭氣體的物質。因工作需要時,報請當地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實施。
2.3 加強水質保護
(1)砂石料加工系統生產廢水的處理。生產廢水經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顆粒物后,再進入反應池及沉淀池,為保護當地水質,實現廢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設置調節池及抽水泵,將經過處理后的水進入調節池儲存,采取廢水回收循環重復利用,損耗水從河中抽水補充,與廢水一并處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設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漿和細沙由污水管輸送到干化池,經干化后運往附近的渣場。
(2)混凝土拌和樓生產廢水集中后經沉淀池二級沉淀,充分處理后回收循環使用,沉淀的泥漿定期清理送到渣場。
(3)機修含油廢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體,集中后經油水分離器處理,出水中的礦物油濃度達到5mg/L以下,對處理后的廢水進行綜合利用。
(4)施工場地修建給排水溝、沉沙池,減少泥砂和廢渣進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土石方開挖施工過程中,保護開挖鄰近建筑物和邊坡的穩定。
(5)施工機械、車輛定時集中清洗。清洗水經集水池沉淀處理后再向外排放。
(6)生產、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對生產污水按要求設置水溝塞、擋板、沉砂池等凈化設施,保證排水達標。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后,按規定集中處理或由專用管道輸送到無危害水域。
(7)每月對排放的污水監測一次,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2.4 加強噪聲控制
(1)嚴格選用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施工機具。盡可能選用低噪聲設備,對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運輸車輛以及打樁機、混凝土振搗棒等施工機械提前進行噪聲監測,對噪聲排放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機械,進行修理或調換,直至達到要求。加強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降低施工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2)加強交通噪聲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車輛運輸時間,限制車速,禁鳴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聲污染對敏感區的影響。
(3)合理布置施工場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漿攪拌機等機械的位置,盡量遠離居民區??諌簷C等產生高噪聲的施工機械盡量安排在室內或洞內作業;如不能避免須露天作業,建立隔聲屏障或隔聲間,以降低施工噪聲;對振動大的設備使用減振機座,以降低聲源噪聲;加強設備的維護和保養。
2.5 固體廢棄物處理
(1)施工棄渣和生活垃圾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依據,按設計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棄渣場。
(2)做好棄渣場的綜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護措施,避免渣場邊坡失穩和棄渣流失。按照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堆渣前進行表土剝離,并將剝離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場地表給排水規劃措施,確保開挖和渣場邊坡穩定,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響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后期對渣場坡面和頂面進行整治,使場地平順,利于復耕或覆土綠化。
(4)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營地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垃圾貯存設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將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場,按要求進行覆土填埋。
(5)遇有含鉛、鉻、砷、汞、氰、硫、銅、病原體等有害成份的廢渣,經報請當地環保部門批準,在環保人員指導下進行處理。
2.6 水土保持
(1)按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運輸或臨時建筑而占用合同規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業時表面土壤妥善保存,臨時施工完成后,恢復原來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動中采取設置給排水溝和完善排水系統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壞植被和其它環境資源。合理砍伐樹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亂砍、濫伐林木,不破壞草灌等植被;進行土石方明挖和臨時道路施工時,根據地形、地質條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碴,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7 生態環境保護
(1)盡量避免在工地內造成不必要的生態環境破壞或砍伐樹木,嚴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樹木。
(2)在施工過程中,對全體員工加強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宣傳教育,提高保護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環境的認識,注意保護動植物資源,盡量減輕對現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創造一個新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不捕獵和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區水域捕撈任何水生動物。
(3)在施工場地內外發現正在使用的鳥巢或動物巢穴及受保護動物,妥善保護,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4)施工現場內有特殊意義的樹木和野生動物生活,設置必要的圍欄并加以保護。
(5)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設施外的施工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廢棄物,完成環境恢復。
2.8 文物保護
(1)對全體員工進行文物保護教育,提高保護文物的意識和初步識別文物的能力。認識到地上、地下文物都歸國家所有,任何單位或個人不能據為己有。
(2)施工過程中,發現文物(或疑為文物)時,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護措施,防止移動或破壞,同時將情況立即通知業主和文物主管部門,執行文物管理部門關于處理文物的指示。
施工工地的環境保護工作不僅僅是施工企業的責任,同時也需要業主的大力支持。在施工組織設計和工程造價中,業主要充分考慮到環境保護因素,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
4月日下午,河北省張家口懷來縣小南辛堡。官廳水庫庫區附近的小池塘,旅游用的白天鵝船廢棄在草叢里。隨著水庫的水位不斷下降,原來一些旅游水上項目慢慢消失了。官廳水庫是中國海河水系永定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庫,距離北京公里,曾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世紀年代后期,庫區水受到嚴重污染,年代水質繼續惡化,年水庫被迫退出城市生活
北京水資源供需矛盾達到臨界點 南水北調工程延遲通水,北京缺水局面將更嚴峻
進入6月,北京頤和園團城湖敞開肚皮,在預計半年的時間內,它將“吞”下來自河北黃壁莊、崗南、王快三座水庫的2億立方米的應急供水。
來自數百公里外的調水,將經過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石家莊至北京)應急供水工程總干渠。這也是自年建成以來,中線京石段第二次向北京供水。
經歷從到年連續年的干旱,對水資源極度緊缺的北京來說,每一次調水都顯得意義非凡。特別是在年南水北調工程宣布延遲5年通水之后,北京缺水的局面將比往年更加嚴峻。
如何維持這座超級大都市的日常運作,確保每個人擰開水龍頭就有嘩嘩流水,北京想盡了一切辦法。
水,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珍貴。
河北輸“血”
崔文平現在經常懷念小時候在滹沱河里游泳的日子。而現在,寬闊的河床一堆一堆的砂石聳立,還有楊樹、車轍和干黃的蘆葦。爬滿河床的裂紋提醒這里長年缺水的殘酷現實。
上游兩公里,是黃壁莊水庫大壩。自年建成水庫以后,滹沱河被改變了,河道里沒有水,生態迅速惡化。即便是站在水庫大壩之上,風吹來,人迅速被沙塵裹挾。
大壩將滹沱河攔腰截斷。位于太行山脈東麓、距石家莊公里的黃壁莊水庫,連同其上游公里的崗南水庫,合稱崗黃水庫,控制著下游2.3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每年春耕,它都要拉閘放水,擔負石津灌區數百萬畝農田的灌溉重任。
在黃壁莊水庫邊緣,立著一塊牌子,提醒這里現在成為“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一切破壞水源潔凈的行為都被禁止。這是河北省會石家莊唯一的地表水源地。
下游的村民都知道,水庫現在不能輕易拉閘放水,因為它是石家莊數百萬市民的生命水,另外,公里以外的北京還需要它來救急。
5月日上午9時,黃壁莊水庫閘門徐徐提起,清澈的水流奔向京石應急供水工程總干渠,天左右,就可以到達北京市民喝水、用水的“大本營”——北京頤和園團城湖。
這是京石工程自年建成之后,第二次大規模輸水,預計到月,將有2億立方米的水以每秒8-立方米的流量,從河北的黃壁莊、崗南、王快三座水庫輸出。
早在年3月,為保障北京奧運供水,中央就批復河北省通過崗南、黃壁莊、王快、西大洋四座水庫向北京市應急供水3億立方米。
事實上,從年9月日至年7月日,歷時天,河北四座水庫共向北京供水4.億立方米,北京收水3.3億立方米,超額完成調水任務。這是南水北調京石段工程第一次發揮作用。
異地調水,是北京水資源匱乏的嚴峻現實所迫,而對于河北而言,是同樣飽含痛苦地糾結。同處華北與海河流域,京、津、冀具有相似的水命運,三省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到立方米,最近年,河北省人均水資源量僅為立方米。而根據國際標準,人均小于立方米屬嚴重缺水,小于立方米屬極度缺水。
河北水利專家魏智敏向記者介紹,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河北不但在防洪上要先保京、津兩地,在供水上也要先保京、津,“河北始終是老三,必要時寧可犧牲自己”。
魏說,北京的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原來是河北、北京合修的,兩個水庫有河北9億立方米水指標,到年北京水不夠用了,9億指標河北全部奉獻。近年,河北水救急北京,但反過來,每年要花數千萬從山東位山閘買黃河水來補充河北用水缺口,“今年,河北預計要拿萬元去買黃河水”。
調水前奏
從位于石家莊新華區小安舍村附近的古運河樞紐工程開始,沿新修渠道東行北上,穿滹沱河,過正定縣,出石家莊,最后進入北京。在施工地圖上,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就像一條紅色的動脈血管,將河北、北京兩地相連。
長達.5公里的京石段工程于年月日開工,年5月具備通水條件。這一工程正處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終端,除近期擔負由河北向北京的應急供水任務,還將擔負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線貫通后的供水任務。
年、年兩次通過南水北調京石段工程向北京應急調水,似可視為南水北調工程最終實現異地調水解決北京城市供水問題的前奏和練兵。而這一應急工程也確實在保證北京奧運供水和緩解北京水源短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年月的全國水資源調度工作研討會上,北京市水務局發言稱,京石應急供水可直接進入北京4個自來水廠,這4個自來水廠日供水量占城區自來水供應總量的%,為首都提供了新的水源保障;同時減少了密云水庫出庫和本市地下水開采,提高了水源戰略儲備能力。
為保證北京經濟社會穩定高速發展,北京水資源付出了巨大代價。十年來平原區地下水位由米下降到米,累計超采地下水億立方米,密云、官廳兩大水庫蓄水減少億立方米。
近年來,北京“解渴”的主要思路之一,便是向周邊的河北和山西借水。為解決不斷加劇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年國務院批復了水利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報送的《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在水利部的統一協調指揮下,早在年至年,北京從永定河、潮白河上游的山西、河北各水庫,通過天然河道集中向北京輸水共計4億立方米。
北京市水務局稱,《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的實施,已建立起了較完善的調水機制。由于南水北調引長江水到京由年推遲到年,在年北京奧運應急調水任務完成的基礎上,年前北京每年還需從河北引水2億到6億立方米。北京方面稱,希望在水利部的組織下,與國調辦、河北省等部門共同努力,及早摸索出一條高效的調水模式。
地下水依賴
進入汛期,北京迎來自己的雨季。據北京水務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6月中旬,累計降水量比去年同期多出近%,比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多出%。不過,這對于極度干渴的首都,如同杯水車薪。
位于北京東北和西北方向的密云、官廳兩座水庫,與北京城幾乎呈一個正三角形。多年來,兩個水庫是拱衛首都供水安全的重要依托。
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的庫容均超過億立方米,水庫如果蓄滿,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供北京一年的用水。但是,根據6月中旬的數據,兩個水庫的蓄水量共僅.7億立方米,特別是密云水庫蓄水不過9.2億立方米,比去年少蓄2億多立方米。
而密云和官廳控制著北京地表水資源的%以上。如此,便不難理解,為何在豐水期,北京還需要河北輸水支援。
據專家介紹,近年北京平均每年缺水在4億立方米左右。由于地表水可用量越來越“金貴”,除異地調水之外,北京市供水大部分來自地下水,接近供水總量的三分之二。
北京水問題專家王建介紹說,北京超采地下水已維持多年,由此造成大面積地面沉降,“從上世紀年*始北京多抽地下水,到現在平均一年要多抽五到六億立方米的水,形成了平方公里的沉降區,而現在北京建成區的面積才平方公里”。
今年3月,北京市水務局局長程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北京市正在勘測新建地下應急水源地,水務部門與地質勘測部門聯合,在平原地區尋找地下水儲備豐富的地區。這將是北京的第五大應急水源地。此前,為保障供水,北京已建立了四大應急水源地,其中,懷柔、平谷、昌平為地下水源地,北京平均每年利用應急水源地供水為1億-2億立方米。
這些地下應急水源深藏于地下千米巖溶,經過砂石巖礫層和粘土層的過濾,甚至可以直接飲用,因水資源短缺,巖溶水源在年便納入北京供水序列。據相關報道稱,北京地勘部門曾在云崗地區打的兩眼華北最深的冷水井,深度分別為米和米,打穿了距今5億年的奧陶紀巖層,取水為寒武紀深部基巖巖溶水和構造裂隙水。
王建介紹說,開采深層地下水會對人類生態環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人們知之甚少,因此,理應采取慎之又慎的態度。這些地下水歷經千百萬年形成,其補給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被視為“子孫水”“救命水”,一般作為戰備水源,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用。但事實上,北京已提前支取,“在用水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首都“水智慧”
盡管北京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已達到了一個臨界點,但是,在北京城的任何一個家庭,都不會感覺到缺水,擰開水龍頭,自來水還是嘩嘩地流。
如何維持這座有著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的日常運作,確保水源正常供應,北京想盡了一切辦法。
王建說,北京能夠持續發展到現在,水資源的開源節流功不可沒,“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生活上,北京大力提倡節約用水,家家戶戶都有水表;農業上,數百萬畝水田改成旱田;工業上,進行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換代,對于耗水大戶關?;蜣D遷。另外,利用再生水,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改造。
為保證密云水庫、官廳水庫的水量水質,從年起,河北赤城縣以及承德市灤平、豐寧三縣不再種植水稻。這項被稱為“退稻還旱”的工程,涉及河北萬畝高產水稻田,改種耐旱作物每畝地可得到元補助。這一工程除去河流蒸發與徑流損失,一年可為北京“囤水”過億噸。
根據《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年)》,到年北京年需水量將達億-億立方米。南水北調工程全線貫通后,每年將向北京供水億立方米以上,屆時與本地水統一調配使用,保障首都的供水安全,這是解決國家北方缺水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但王建認為,南水北調能在相當程度上緩解北京水壓力,但不是根本措施。在北京用水總量的構成中,唯一逐年增加的是生活用水,不斷膨脹的城市和不斷增加的人口可能為南水北調的作用打上了一個問號。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從年開始受北京市發改委之托做一系列關于北京市人口調控的課題。該課題組在計算北京水文資料時發現,未來北京市自有水資源供水能力加上南水北調對北京市的水資源供應量,即使按照人均立方米水資源量的低水平匡算,北京適宜居住人口也不應超出萬。
但是,北京的人口早已超出這一限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年)明確提出,北京年人口控制在萬。但據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數據,截至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達到萬人,比年末的萬人增加萬人。
相關專家預測,如果不加大對人口的調控力度,到年北京很可能超過萬人口,甚至有可能達到萬人。根據北京市的水文資料,若按照這個數字計算,北京人均水資源量甚至會低于南水北調以前的水平。
王建說,城市的膨脹嚴重超過了北京水資源的承載力,任其發展,會更加激化北京水資源緊缺的矛盾,“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節約用水,節約出很多水,但是,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規模效用’會把‘結構效用’吞噬”。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