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生育對女性而言意義非凡,但對有過剖宮產等子宮手術史的女性來說,再次懷孕可能面臨一種特殊風險——瘢痕妊娠。這種異常妊娠若處理不當,可能引發大出血甚至子宮破裂,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什么是瘢痕妊娠?
瘢痕妊娠,又稱子宮瘢痕部位妊娠,指有過子宮手術史(如剖宮產、刮宮術、肌瘤剜除術等手術)的女性,受精卵再次著床于先前的子宮手術瘢痕處,屬于異位妊娠的一種。其中,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CSP)最為常見。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上升,這類妊娠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增加。
瘢痕妊娠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瘢痕妊娠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
·剖宮產等手術后,子宮切口愈合不良,出現瘢痕寬大或微小裂孔。
·受精卵運行過快或發育遲緩,在通過宮腔時未能成功種植,抵達瘢痕處后,通過微小裂孔進入子宮肌層并著床。
如何早期發現瘢痕妊娠?
瘢痕妊娠早期癥狀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輕度陰道流血、輕微下腹痛,容易與先兆流產、異位妊娠等混淆,導致誤診。但需注意,瘢痕妊娠風險遠高于先兆流產,隨著妊娠進展,可能引發子宮破裂、嚴重大出血,危及生命。
診斷關鍵期
妊娠6-8周是診斷瘢痕妊娠的最佳時期,可通過以下方式檢查。
·B超檢查:常用且有效的診斷工具,經腹超聲與經陰道超聲聯合使用,能觀察孕囊與宮腔、子宮下段的位置關系,準確確定妊娠囊位置。
·MRI檢查:當B超無法明確妊娠囊與子宮及周圍器官關系時,可進一步做MRI檢查。
·宮腹腔鏡檢查:借助宮腔鏡、腹腔鏡,醫生能獲得更直觀的視野,精準判斷病情,是早期診斷的有效方法。
確診瘢痕妊娠后該怎么辦?
瘢痕妊娠需遵循“早發現、早診斷、早終止” 原則。一旦確診,通常建議立即終止妊娠,以盡可能保留生育能力。
治療方案需根據瘢痕妊娠分類、HCG值、妊娠病灶大小、周圍血運,以及患者年齡、病情嚴重程度、血β-HCG水平、生育需求等因素綜合制定,常見方式包括:
藥物治療:適用于不愿或不適合手術的早孕期患者,常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不作為首選。
手術治療:如清宮術,經腹腔鏡、宮腔鏡、開腹病灶清除術等。
其他方式:如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海扶刀)、子宮動脈栓塞術等。
治療前可能會進行藥物治療或子宮動脈栓塞等預處理,以降低出血風險,避免不必要的子宮切除。
如何預防瘢痕妊娠?
·降低剖宮產率:無醫學指征時,盡量選擇自然分娩,減少子宮瘢痕形成。
·減少宮腔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刮宮術、子宮肌瘤剜除術等,降低子宮瘢痕風險。
·做好避孕措施:采用口服避孕藥、宮內節育器等有效避孕方法,減少意外懷孕和子宮手術。
·定期婦科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婦科疾病,維護生殖系統健康。
·注意生育間隔:剖宮產后建議間隔12-24個月再懷孕,讓子宮充分恢復。
·早期檢查:有剖宮產史的女性再次懷孕后,盡早做超聲檢查,力爭早期診斷和治療。
女性朋友們要重視私生活健康,定期做婦科檢查;能順產就不選剖宮產,剖宮產后需有效避孕12-24個月再懷孕。第一次分娩要慎重選擇方式,孕期定期產檢、控制體重、營養均衡,避免非醫學指征的剖宮產。
有剖宮產史的女性再次備孕時,要合理飲食、規律作息、適當鍛煉,懷孕后及時去醫院做B超確定胚胎著床位置。即便著床位置正常,孕期也要定期檢測子宮壁厚度和修復情況,出現腹痛及時就醫,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和胎兒健康。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即刻刪除。
(婦科一病區 楊 慧)